2010年12月5日 星期日

11月2日輔大7-11前募集發票捐給社福機構

112
輔大7-11前募集發票捐給社福機構

製作募款箱, 7-11前面執行募集
拍照並撰寫250字以上心得

l   黃若婷
    募集發票是很特別的體驗,一開始我有點害羞不太敢向前和人要發票,後來發現呆呆的站在那裡效率真的很低,就鼓起勇氣詢問剛買完東西的人,遇到的人大部分都很有愛心,除了手中的發票還從皮包裡拿出一大疊,只是少部分愛理不理的令人有點失望,也從中體會一些慈善團體在路上募集發票的心情,真的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親身體驗才懂得募集發票不是想像中的容易。
    此外,應證了「微笑是最好的語言」這句話,當你向前去希望別人付出愛心,一個燦爛的微笑,更可以讓他感染到你的熱情,拒絕的機率會下降很多,由此可見,募集發票的態度很重要,心態也很重要,「助人為快樂之本」,想到自己可以幫助別人真的很開心,我們有能力應該常常去幫助需要幫忙的人。

l   陳宣尹
   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有在一些超商的門口或是一種專門募發票的透明箱子外駐足,然後默默翻找著錢包的每個角落,將一張張擠爛的發票投入箱子的經驗,讓我最耳熟能詳的,有關募發票進而造福社會的故事,就是創世基金會了。特別在看了他們的宣導紀錄片之後,更讓我深深的體認到一張小小的發票背後卻有無限的偉大
    難以想像平常算是文靜沉默的我,向不認識的人開口募發票的經驗,看著對方慢慢的將發票從包包中翻出,然後遞給你的眼神,那是何等的令人鼓舞而振奮,雖然一張發票所擁有的影響力算不上太大,但累積的數量越多,實現夢想的機會便會越大,看著所有募得的發票緩緩落近透明箱的時刻,我深信這是一次跨越自我的挑戰,也是一場迎向希望的里程碑。

l   謝苡晨
    除了便利商店,我們發現輔大校園內也有設置發票捐助箱,在女宿文舍前就有一個,文舍就在文園餐廳的旁邊,當初設置在此的原因可能就是因為希望在文園買東西後的同學可以順手將發票捐出,但捐助箱內的發票寥寥可數,似乎在人群中被遺忘了。
    因此我們決定,在餐廳周圍隨機邀請同學捐助發票,有的同學非常熱心的拿出大疊的發票,但不少人仍是對我們揮揮手說沒有發票,甚至不於理會,坦白說募集發票讓我們有點受挫。
    雖然最後我們募集到的發票不多,但對於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至少我們盡了一份心力。另外我們想建議可以將捐助箱擺至較顯眼的地方,例如文園餐廳的出入口附近,增加被大家注意的機會。

l   劉于瑄
    捐發票那次,我們在文友樓附近還有文園前面,向許多路人要發票,其實很多人買完東西發票就丟掉或是亂丟,實在很可惜,拿發票可以防止店家逃漏稅,而且明年發票中獎機率提高,還有千萬獎,把發票丟掉說不定就把大筆獎金丟掉了。以前的我也都不拿發票,拿了就亂丟,不過現在我都會把發票留著,對獎碰碰運氣。
    說明我們的來意後,向路人要發票,他們也都很樂意捐出來,最後成果還蠻豐收的,我們也將募集到的發票全數捐到文舍前面的愛心發票箱,如果中了大獎可以幫助到很多人,做公益不一定要付出很多時間、金錢和精力,小小一張發票,就是最簡單的做公益了。

l   羅雅微
    以前只想著自己的發票能中獎就好,然而發票中獎的機會真的是微乎其微,也因為希望自己能中獎所以很少把手中的發票捐出去,只有當人家誠懇請求給予時才會願意捐出自己所存取的發票。與其說是捐發票,倒不如說是在捐一份心意。因為不是真的金錢,也不一定會中獎,所以募集發票遠比募集資金來的容易。這次藉由作業體驗平時在街上募集發票的人,感覺到在校園裡和外的差別,即使同學不捐發票也會和善的拒絕我們,但若真正在外面募集,我想態度真的會有所差別。一張張的蒐集,感受到同學的心意與付出,我相信和我們一起募集發票的人同樣能感受到那股溫暖,而那股溫暖也遠比資金來的感動許多。

l   徐唯庭
這幾年常可以看到超商或者書店外面,有人站在門口將剛消費的人伸手要發票。很少人會堅持把發票留下,甚至覺得發票是麻煩且占空間的東西。但那些主動伸手向人要發票的,多半是好手好腳的人,發票應該捐給更需要幫助的人。我們在輔大內的7-11前向學生、老師募集發票,再將發票投進捐桶。一開始還感覺有點放不開,但後來遇到學弟妹踴躍捐獻,我們才較放得開,開始體會其中的意義,更主動向路人說明我們行動。我想,重點不在我們募到了多少發票,每張發票都代表了最溫暖的幫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